醫師提醒民眾,並非人人都適合以刮痧緩解中暑症狀。全台高溫持續,超過35度的高溫,
讓人熱到中暑,輕微的中暑,民眾習慣刮痧緩解身體不適;不過,中醫師提醒民眾,體質虛
弱、疲勞、皮膚有傷口、扭傷、過敏、酒醉者,甚至是孕婦的腰腹部,都不適合刮痧。
彰濱秀傳醫院中醫部主任呂友文表示,依照中醫的理論,夏季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,
人體皮膚毛孔張開使汗液排出,調節體溫,才能適應暑熱的溫度,此時若人體體溫調節適應
不過來,就很容易發生中暑。呂友文指出,中暑症狀輕重,依體質有差異,輕度中暑,可以
透過刮痧的物理原理緩解不適,民眾可用刮痧板,在皮膚塗上水、嬰兒油、萬金油或清涼膏
等,輕輕由脖子順著肩膀側刮,或由上往下同一個方向刮,不需用力刮避免傷及皮膚表面。
呂友文建議民眾,大熱天要多補充水份,身體感覺不舒服宜就醫治療。在飲食上可多吃清熱
利尿的食物,如蘆筍、小黃瓜、苦瓜、西瓜、綠豆湯、薏仁湯等,以此紓解暑熱引起的疲倦
現象。另外,彰濱秀傳醫院家醫科醫師吳東倫表示,民眾在大太陽底下曝曬過久,容易引起
熱疲勞等輕微熱中暑現象,病患陳述昏昏欲睡、頭痛、全身發熱、想睡卻睡不著,以及血管
擴張、肌肉緊繃引起的全身痠痛,也有人會有嘴巴乾、皮膚乾等,誤以為是感冒,其實是中
暑了。吳東倫指出,嚴重中暑,可能導致休克與熱衰竭,甚至致命,民眾不能掉以輕心。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0/new/jul/12/today-health1.htm
補充相關訊息:中暑急救 降溫第一優先
「有人中暑昏倒了,要怎麼做?」臨床上,常遇到有人問這個問題,我告訴他:「不要慌,先
幫病人緊急降溫,叫救護車送院!」中暑指在高溫環境下,體溫調節功能發生紊亂,體溫過高
(肛溫大於40度),引起中樞神經和循環系統障礙的急症。若不立即積極降溫,死亡率高達
80%。
◎中暑分為先兆、輕症和重症,它們的關係是漸進的:
*先兆:
高溫下,出現頭暈、多汗、四肢無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動作不協調等,體溫正常或略升高,
若及時移到陰涼通風處,補充水和鹽分,短時間內,即可恢復。
*輕症:
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,頭痛、口渴外,有臉潮紅、大量出汗、皮膚灼熱、四肢濕冷、面色蒼
白、脈搏增快等,若及時處理,可在數小時內恢復。
*重症:
身體發熱但無汗、噁心嘔吐、煩躁不安、暈厥、神志模糊、痙攣、昏迷等,如不及時救治將
會危及生命。
如果身旁有人中暑,要怎麼幫助他?首先,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,採仰臥休息,解開衣扣
,將雙腳抬高,增加腦部血流。若意識清醒,可補充含鹽飲料;若昏迷,除緊急連絡救護車
外,注意病患的呼吸道有無暢通;盡一切所能降溫,脖子、腋下、鼠蹊部等大動脈處施予冰
敷,對降溫有莫大幫助。當體溫降至38.5度時,要停止降溫,防止顫抖發生。
◎哪些情形容易中暑?需要更加注意及預防呢?
*當氣溫超過攝氏30度、濕度高於60%時,從事劇烈運動如新兵操課。
*代謝疾病:甲狀腺亢進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。
*先天無汗腺症。
*手汗症術後。
*感冒發燒、腹瀉、肺炎、感染。
*睡眠不足,體質虛弱。
*肥胖症(>85kg)。
*水份缺乏者。
*藥物導致排汗不良:如抗組織胺、乙型神經阻斷劑會減少排汗功能。
*甲狀腺補充劑,安非他命會刺激新陳代謝而使體熱增加。
預防中暑,最重要的還是盡量不要長時間曝曬在太熱的環境下,如果不得已,請做好防曬和
多補充水分,處於室內要保持通風,戶外活動最好不要在最熱的10點至下午2點進行。
(文/蘇紋如 作者為屏東寶建醫院加護病房護士)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0/new/jul/11/today-health6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