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芝安  


進出或久待冷氣房都要懂得保養身體,增強體內調控機制,否則身體免疫力將隨著室內溫度,愈降愈低。


外熱內冷,這可不是在形容人的個性,而是夏天裡,工作和生活的真實寫照。


炙熱暑氣把人逼到冷氣房裡,室內外溫差大,就像季節交替忽冷忽熱,身體容易感到不舒服或引發舊疾。


如果索性窩在冷氣房,冷氣吹久了,也會生病。


常見的冷氣病

「熱天從外面進入室內,最常見的是頭痛,」台北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健檢科主任林雨亭認為。


由熱入冷,尤其當室內外溫差超過五度以上,熱脹冷縮原理,腦血管從擴張狀態急速收縮,因而出現頭痛症狀。


由冷入熱,身體調節中樞如果失當,會出現中暑或喉嚨痛、鼻塞等風熱型感冒症狀。


待冷氣房過久,皮膚常乾燥發癢。


特別是患有慢性皮膚疾病,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。

拿常見的慢性皮膚病,異位性皮膚炎來說吧,熱天流汗,汗水刺激明顯時,皮膚發癢難耐;如果處在冷氣房久了,皮膚也會因過於乾燥而出現癢症。


冷氣房的乾燥問題也波及眼睛。


長期戴隱形眼鏡,患慢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的人,眼睛容易乾澀,復發機率也高。


如果冷氣口濾網沒確實清理,情況更糟。


密閉辦公大樓裡,空調系統不斷循環,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持續累積在空氣中,眼睛在缺氧情況下又久盯電腦螢幕,容易發紅癢痛。


最近的研究也顯示愈來愈多人出現流鼻水、打噴嚏、眼睛紅、鼻子過敏、頭痛等「病態辦公室症候群」。


其他像流行性感冒、結核菌等傳染病,也極易在密閉大樓內迅速傳播開來。


本身有過敏性體質的人,症狀將更明顯。


尤其當藏污納垢的濾網蓄積大量塵A,經過空氣播送,將從呼吸道直接接觸,引發過敏反應。


中西醫師觀察,愈來愈多成人有過敏體質,有些人自覺對溫度或濕度變化很敏感,卻表示沒有過敏體質。


「其實只是時候未到,過敏因子可能已潛伏一段時間,」台北市立中醫院內科主任程惠政提醒,隨著年齡增長,尤其是進入更年期或經歷一次嚴重的感冒之後,過敏因子很可能因而被觸發。


如果感冒久治未癒,要當心了。「拖很久沒好,很可能感冒已經好了,只是過敏被誘發,卻被誤以為感冒,」程惠政提醒成年人要及早自我觀察,找出病徵。


6招擊退冷氣病

不論哪種體質,進出或久待冷氣房內都要懂得保養,增強體內調控機制,否則身體免疫力將隨著室內溫度,愈降愈低。


第1招:分段穿梭室內外,減緩頭痛
帶著一身酷熱進冷氣房,腦血管快速收縮,極易引起頭痛,更嚴重的「甚至引發心臟病或腦中風,」林雨亭指出。


他建議進入冷氣房可採分段式:踏入冷氣房先待3∼5分鐘,旋即走出室外陰涼處再待幾分鐘,之後再步入室內,反覆2∼3次,等身體較能適應室內低溫,就可留在冷氣房工作。


待在室外時,不妨扭扭腰、伸展身體。


這種分段進出冷氣房的方法,特別適合中老年人,尤其有高血壓、糖尿病,最好避免猛然進出冷氣房。


出現頭痛症狀時不妨按摩耳朵四周,調整腦部血液循環,減緩頭痛。


曾是針灸醫師的林雨亭解釋,按摩耳朵有雙重效果,稍微用力按摩耳朵(屬於強刺激),在中醫上有散熱效果。


如果輕輕按壓耳朵(弱刺激),則有溫暖效果。


不論中西醫師都一致認為,平時多運動,增強血管彈性,讓毛細孔恢復正常排汗調節體溫功能,增強人體對抗溫差的耐受力,才是根本之道。


第2招:控制溫差和濕度
控制室內溫、濕度也很重要,尤其當小孩有過敏體質,很會流汗,怕熱,一踏入室內經常闖到電扇或冷氣口前吹風,結果立刻打噴嚏、流鼻水。


年紀稍大後,流汗情形會稍微好轉,該擔心的是關節問題。


特別是中年之後,身體代謝率漸緩,血液循環較差,關節對溫度、濕度的變化很敏感,不利於久坐冷氣室的上班族。


從醫學觀點,室內外溫差最好維持在3∼5度,「室內濕度控制在60左右,溫度在攝氏25∼26度間,最適合人體,」同時受中西醫學訓練的程惠政提醒。


當室內濕氣過重,易誘發過敏性症狀,這時最好能以除濕機輔助。


因為冷氣除非維持在一定的溫度且持續運轉中,才具除濕效果。


當關掉冷氣,溫度一上升,濕度也跟著提高(相對濕度)。


「所以冷氣機不能取代除濕機,」程惠政發現有些過敏體質的人下班回到家也猛開冷氣,以為可以保持室內濕度。


其實,只有除濕機在任何溫度下才可保持一定的濕度(絕對濕度)。


第3招:多喝溫水
經常在冷氣房工作,容易流失水分,造成鼻腔和黏膜過乾,甚而引發支氣管炎,需要多補充水分,但究竟喝冷水或熱水才適當?


答案是,喝常溫水(如礦泉水)或溫水(攝氏35∼40度)。


太熱的水恐傷食道,曾經胃出血的人更要避免。


冷水過於冰涼,會刺激腸胃內壁,血管收縮,使得腸胃血流量降低,減少消化酵素的分泌,影響消化能力,相對地,營養吸收力也轉慢。


久而久之,容易引發腸胃疾病。


通常人體嘴巴和喉嚨的血液循環較好,食物流經此處溫度會稍微提高。


而冰水的溫度過低,短時間內很難增溫,就這麼流入胃腸,「從胃外面摸都會涼涼的,」程惠政曾大量喝冰水,自我實驗。


他特別提醒老人、小孩最好忌食過多冰涼品。


老年人腸胃蠕動慢,血液循環較差;至於小孩,全身熱量少,腸表面的容積和體積也小,吃太多冰涼食物會因體內溫度降低,影響腸胃功能。


第4招:保濕工作不可少
長期受冷氣襲擊,肌膚容易乾皺,影響光澤和彈性。


嚴重的話,皮膚還會發癢、起疹子。


除了多補充水分,身體也要經常保濕。


夏天容易出油出汗,建議使用清爽型乳液,避免乳霜或油性乳液,以免阻塞毛孔或排不出汗來。


人們經常誤以為保濕就是皮膚很乾了,趕緊抹乳液即可,其實這只能維持不那麼乾燥,保濕效果有限。


平時,真正的保濕應該在浴室,趁身體含水量高時塗上一層乳液,讓水分留在皮膚底下。


「抓住水分,才是保濕的關鍵,」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陳衍良強調。


一旦身體因乾燥發癢起疹子,可不能只澆灌乳液,免得症狀惡化。


應求助專業醫師。


除了呵護身體,環境也得保濕。


隨時放一杯水在身旁,或適度栽種室內植物,也能增加環境濕氣。


室內植物可減少二氧化碳濃度,達到調節空氣的功能。


第5招:給眼睛一點溫暖
眼睛乾澀是另一常見冷氣病,特別好發於戴隱形眼鏡或有慢性結膜炎的人。


結膜是一層透明的薄黏膜,覆蓋在眼瞼內面和眼球表面。


當缺乏維生素A、喝酒、抽菸、大氣污染和空氣調節出問題,都會出現結膜乾燥症狀。


在冷氣房內除了適度點人工淚液外,不妨拿條溫毛巾敷眼,給眼睛一點溫暖,有助於減緩症狀,並且消除疲勞。


中醫師建議,補充維生素A,多吃柑桔類水果,如檸檬、葡萄、綠色蔬菜、魚、雞蛋等,能改善眼睛乾燥。


第6招:隨時保持放鬆,調整呼吸
從傳統養生觀點,氣候溫度和情緒息息相關。


太熱,體內生燥火,情緒變得不安、暴躁易怒。


一旦過冷,身體易浸濕,人也轉為拘謹退縮,放不開。
 

所以當從外面高溫進入冷氣房,溫度轉化的同時,情緒也跟著起波動。


「即使在冷氣房,也要養成放鬆,調息的習慣,」氣功師父李鳳山的弟子饒懷英教練說,靜下心來工作,呼吸保持細慢長勻,可使體內充滿微薰之氣(溫暖的感覺),能抵禦「冷邪」入侵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